索 引 号: | 010883273/2023-24646 | 分 类: | 政务公开 |
---|---|---|---|
发布机构: | 武汉市城乡建设局 | 发文日期: | 2023-07-21 18:10 |
文 号: | 武城建复函〔2023〕100号 A | 效力状态: | 有效 |
名 称: | 市城建局对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第JY20230182号建议的答复 |
由瑞凯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加快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我局综合市商务局的会办意见,并专题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市建筑业转型升级提速,从大向强持续迈进。积极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建筑业产业规模继续保持全国前列,有效巩固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一)高度重视建筑业发展工作组织领导。市城建局全面开展重点企业包保,印发了《市城建“下沉企业、助企纾困”活动方案》、《市城建局服务重点建筑业企业包保工作方案》,成立建筑企业服务专班工作,梳理形成《建筑类企业政策简编》,组织协调11家市直单位共同开展建筑企业帮扶活动,包联服务350家重点建筑业企业,推动有关市直部门“送政策上门”。
(二)积极落实建筑业企业培育有关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省厅关于建筑业资质提档升级“头雁计划”相关工作,2022年,我市有31家建筑企业资质成功晋级,拓展了企业资质经营范围。按照省住建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业重点企业培育的通知》(鄂建文〔2022〕29号),我市有75家本地建筑业企业纳入省重点培育企业名录。同时,组织全市18家重点民营建筑业企业与国有企业进行洽谈合作,促进国企民营企业合作,帮助民营企业开辟市场。
(三)加快培育形成具有武汉特色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智能建造是我市965产业集群中9大支柱产业之一,2023年4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武汉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成立武汉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了三年试点城市建设的工作目标,主要从完善政策体系、培育智能建造产业、建设试点示范工程、创新管理机制、打造智能建筑工厂、推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完善标准体系、培育专业人才等八个方面,培育智能建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全面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高标准推动形成门类齐全、供需平衡的建筑产业链条。市商务局根据武汉市“965”现代化产业体系,指导各区清单式制定了产业招商地图,在汉阳区、东西湖区、汉南区、青山区、武昌区、新洲区、长江新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工程设计与建造、智能制造、新材料、智能家居、先进基础材料、双碳产业等和建筑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在武汉市构建建筑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五)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坚持擦亮服务品牌,以文明窗口的顶格标准,切实提高服务事项办理效率。大力推进城建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专项行动,优化我市施工许可办理程序,精简申请材料,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优化工程建设项目“承诺可开工”制度,推行“四项合一”联审模式,统筹做好联合验收优化工作,将联合验收事项从6项精简到4项,以更高标准、更强措施深化改革,令更多企业享受改革红利,不断提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六)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支持建筑业企业稳发展促转型的若干措施。2023年4月23日,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建筑业企业稳发展促转型的若干措施》(鄂政办发〔2023〕12号),从优化行政服务、培育市场主体、税收金融支持、降低企业成本、加快转型升级、坚持“走出去”发展等6个方面共提出16条措施,涉及60项具体政策,对企业转型绿色建造、智能建造,开展科技创新和工程质量创优,以及开拓省外境外市场给予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和财政奖补。我局牵头对《措施》中的工作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责任分解,起草了《关于贯彻落实支持建筑业企业稳发展促转型任务分工的通知》,目前已报请市政府切实做好十六条措施政策的落地。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联合各相关单位,努力营造凝聚合力、多渠道支持我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环境,落实好质量安全建设等工作。建立完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加快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建筑产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您继续就武汉市建筑产业发展问题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武汉市城乡建设局
2023年7月21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