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0883273/2023-24137 | 分 类: | 政务公开 |
---|---|---|---|
发布机构: | 武汉市城乡建设局 | 发文日期: | 2023-07-10 18:30 |
文 号: | 武城建复函〔2023〕90号 A | 效力状态: | 有效 |
名 称: | 市城建局对市第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第JY20230150号建议的答复 |
夏元云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以金融资本支持智能建造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办理,积极吸收有益的意见建议,现答复如下:
我们认为该建议对我市充分利用产业资源,加快构建产业生态,进一步推进智能建造工作,建设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很有借鉴意义。
一、武汉市智能建造发展情况
武汉市将发展智能建造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措施和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推进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已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市委深化改革重要事项,全市合力推进智能建造产业发展。一是全面系统谋划。武汉市印发《关于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协同发展的通知》(武建规〔2022〕2号)、《武汉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武政办〔2023〕37号)等文件,明确智能建造发展目标与重点工作,提出多项措施支持新型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协同发展。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武汉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城建局等18家相关市直部门为成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调度与督办,确保各项试点任务扎实落地。三是打牢基础底座。依托丁烈云院士领衔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联合高校、企业、协会等力量组建智能建造专家库,开展智能建造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体系研究。四是强化示范引领。大力推介成熟的智能建造技术,广泛征集智能建造试点项目、企业、工厂,研究制定武汉市智能建造试点评价标准,指导其围绕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和智慧运维等方面提升智能建造水平。五是开展宣传培训。在省市主流媒体平台上多次刊发相关报道,组织高峰论坛、建博会、现场观摩等活动;探索智能建造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开展多元化培训。
武汉市集聚一流企业、一流高校、一流项目等优势,下一步,将积极推进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打造武汉智能建造新名片。一是强化政策保障。围绕智能建造建立健全立项、土地、财税、金融、建设、科技等方面的激励支持政策,完善跨行业多方协作机制,为智能建造提供集成式政策体系保障。二是强化创新引领。加大前沿技术研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等全过程的标准规范体系,推广智能建造关键技术。三是强化试点指导。开展智能建造试点企业、试点项目、试点园区(工厂)评审认定工作,打造一批可复制、能推广的样板工程,培育一批代表性企业。四是强化协同作用。支持产、学、研、用等单位加强交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实训基地等,开展智能建造行业管理人员、企业骨干人员和产业工人培训。
二、对您提出的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设立建筑科技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建议
武汉市统筹利用工业发展等专项资金,发挥科教创新等资源优势支持智能建造产业发展,一是提供专项资金,《关于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协同发展的通知》中明确支持智能建造产业链相关研发、生产企业申请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资金奖励,统筹利用工业技改资金推动企业技术改造。二是提供教育经费,实施市属高校重点发展专项计划,连续四年给予经费支持,建成智能建造、软件技术等重点发展专业(群)10个,举办市属高校创业大赛,对智能建造领域优秀项目给予资金支持。三是提供科研资金,将智能建造关键技术列入科技研发的重点内容,给予三项智能建造重点研发项目资金300万,组织开展智能建造应用示范,给予入选的智能建造场景200万。
下一步,武汉市将继续加强对智能建造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用准用快用好现有的各类专项资金和科教经费助力产业发展,积极谋划设立建筑科技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激发建筑企业发展活力,支持建筑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加快打造产业集群。
(二)关于“打造智能建造产业示范园区”的建议
在园区布局方面,市规划局在《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 年)》及“三区三线”划定过程中,充分考虑智能建造等产业的发展需求,提出构建“产业基地+产业园区+产业社区”先进制造业空间体系,在武汉新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新区、新洲区双柳、江夏区郑店等区域重点布局产业基地,在青山区武钢和北湖、蔡甸区常福、江夏区金口、黄陂区前川、新洲区郑城等区域重点布局产业园区,为打造智能建造产业示范园区预留了空间。在园区建设方面,2022年6月,由丁烈云院士团队牵头建设的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在汉揭牌,该中心按照“一平台、N园区”建设模式,聚焦数字建造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建设数字化设计与 CIM、工程装备智能化与建造机器人等共性技术实验室,促进数字建造技术成果产业化,培育数字建造新业态,建设智慧建筑、工程云等专业实验室及产业园区。2023年3月,市城建局印发《关于征集全市智能建造试点企业、试点项目、试点园区(工厂)的通知》,已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征集智能建造试点园区(工厂)20个。
下一步,武汉市将组织评选一批智能建造示范企业、示范项目、示范园区(工厂),根据现有产业分布情况围绕打造武汉新城、长江新区等高质量发展功能区域规划,在周边区域布局武汉市智能建造产业园区,招商引进互联网、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类等企业,与智能建造先行企业充分跨界融合交流,培育智能建造为核心的未来建筑产业集群。
(三)关于“促进相关科技型公司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武汉市积极支持相关科技型公司产业化发展,一是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关于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协同发展的通知》中明确鼓励金融机构对新型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建造相关产业基地(园区)、项目及从事技术研发等的企业加大信货支持力度,支持装配式建筑开发建设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等方式开展融资,《关于加快推动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通知》(鄂建文〔2022〕45号)中明确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向符合范围的绿色建筑产业提供一系列用于项目投资、建材生产、工程设计、建造、改造和消费等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二是发挥金融工作站作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型企业和金融机构、创业投资机构对接活动,开展常态化、精准化、专业化、全方位的“店小二”式金融服务。2023年4月,组织举办“聚力融智融资 赋能企业发展”投融资沙龙活动,帮助智能建造领域相关企业与投资机构、金融资本精准对接。三是培育智能建造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联合武汉建筑业协会举办建造行业高企认定专题培育活动,2022年建造业企业申报高企数量同比增长55.19%,2022年末,建造业高企数量同比增长44.78%,越来越多的建造业企业走出传统施工格局,向重设计、重技术创新方向发展,智能建造、绿色建筑、智慧工地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下一步,武汉市将会联动相关部门落实落细已出台政策,从多方面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积极满足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引导撬动金融资源更多流向智能建造企业,服务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武汉市城乡建设局
2023年7月10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