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湖北政府网| 武汉政府网| 繁体| 无障碍阅读

市城建局对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0362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索 引 号: 010883273/2022-32300 分     类: 政务公开
发布机构: 武汉市城乡建设局 发文日期: 2022-07-22 16:00
文   号: 武城建复函〔2022〕143号  A 效力状态: 有效
名   称: 市城建局对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0362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杨书平代表:

您在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0362号代表建议提出的《关于发展建筑产业数字经济的建议》收悉,我局进行了专题研究,并综合了市经信局的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强化数字经济顶层设计

我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主任的市数字经济发展委员会,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工作,市经信局积极发挥市数字经济委员会办公室统筹职能,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议定事项,定期召开调度会和专题会,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我市组织专门力量着手编制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吸纳全市建筑业数字化转型领域相关工作,明确提出推进建筑业数字化赋能,加快形成自主可控的“武汉建造”能力,率先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同时,对全市数字经济相关政策进行了全面梳理,研究出台支持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尝试无人机配送、区块链、建筑信息模型(BIM)、5G、物联网等技术在未来城市场景中应用,促进我市数字孪生城市以及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建设。

二、推动建立全过程BIM应用的数字建造综合监管体系

(一)加快制度建设。我局为深入贯彻落实《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关于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发展的实施意见》(鄂建文〔2021〕34号),今年将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数字化技术应用促进我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文件将明确推广应用范围、强化数字监管能力、费用计价依据和考核激励机制等。结合标准的应用不断推动我市建筑信息模型(BIM)数字化技术应用。研究编制《武汉市数字城建档案馆顶层设计》和《武汉市数字城建档案馆平台技术方案》,将于9月向大数据局申报立项。已完成《“武汉市数字城建档案馆”建设方案(初稿)》,充分引入和利用GIS、BIM、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形成基于BIM 模型信息的数字化档案收集、管理、保存、利用能力。通过工程项目竣工数字孪生档案交付和馆藏城建档案的数据化工作,建设武汉市数字城建档案馆,逐步实现城建档案工作从纸质和电子城建档案向数据化的数字城建档案的转变。

(二)加快标准研究。市城建局一直致力于数字化标准研究工作,目前在研究《武汉市BIM技术审查模型与数据交付标准》、《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城建档案数字交付标准与关键技术研究》、《BIM模型应用于工程造价管理关键问题研究》及《基于BIM的消防验收技术研究》等课题。研究成果将于今明两年出台,将形成从图审、监管、验收、档案全过程BIM应用及数字建造的综合监管体系。

三、加强信息化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加快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对“武汉市城乡建设局工程项目审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已完成前期调研工作,下一步将结合调研反馈问题进行针对性优化完善。启动了“智慧建管”二期部分实施工作,完成了第三方服务与监管平台、武汉市建筑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工地IOT数据接入平台、设备检测平台、文明施工监管平台、线性工程打卡系统的开发。市城建局成立了电子档案接收工作专班,开始第一个项目的电子文件数据项录入工作,开展建设工程电子文件接收试点工作。

同时,建立了城市基础地理空间库。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通知》(建城〔2014〕179号)和《湖北省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实施方案》(鄂建〔2015〕10号)要求,由市城建局牵头,联合规划、城管,建立了“1+3+N”武汉市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平台,平台集成了线划地图、影像地图、三维地图、全景地图和地名地址数据等地理信息空间框架数据,通过对管线普查数据进行清理检查和整合建库,形成了二维三维一体化和地上地下一体化的管线现状数据库,以及权属单位专题管线调查数据库、管线规划审批数据库和管线竣工数据库。


                    武汉市城乡建设局

                    2022年7月22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