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湖北政府网| 武汉政府网| 繁体| 无障碍阅读

市城建局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 第20210228号提案的答复

索 引 号: 010883273/2021-58322 分     类: 政务公开
发布机构: 武汉市城乡建设局 发文日期: 2021-08-02 19:45
文   号: 武城建复函〔2021〕116号 效力状态: 有效
名   称: 市城建局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 第20210228号提案的答复

耿文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改善我市交通次干道支道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对我市交通次干道支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准确到位。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城市品质,我局会同市城管委、市税务局进行了认真研究。

关于把我市次干道支道的改造列入十四五规划(建议1)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次干道支道等微循环路网建设,微循环道路建设每年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十件实事”之一。市城建局自2015年以来每年开展“路网年”建设,截至2020年底组织中心城区(含开发区)已累计完成625条657公里微循环路网建设,其中改造完成道路132条118公里,改造内容主要包括路面黑色化、地下管网整治、交通标线标牌设置、慢行系统完善等,后湖、二七、古田、四新等微循环路网建设薄弱区域均得到较好的改善。同时,市城管委每年均制定道路维修改造计划,针对路面破损、断裂严重道路组织道路维修改造,并加强沿街秩序管理。

“十四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强次支路统筹建设力度,市城建重点办已组织梳理印发了《市城建重点办关于2021—2025年微循环路网建设任务安排有关事宜的通知》,锁定各区、各责任单位“十四五”期间的次支路建设任务目标,细化项目清单,并强化考核督办,要求主城区“十四五”期间年均建成次支路里程不低于54公里,全力推进次支路网建设。

关于重视次要干道和背街小巷管理,加强交通次要干道的维护监管(建议2、3)

武汉市历来重视次支路和背街小巷的维修养护管理工作。2018年市政府办公厅即印发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部分城市道路维修养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武政办〔2018〕151号),建立了完善的城市道路维修养护管理工作机制,市城管委作为全市城市道路维修养护管理的行业主管部门,已经对城市道路含次要干道和背街小巷建立明细档案,包括每条道路的名称、起止点、长度、宽度、区属等信息;各区人民政府为本辖区城市道路管理的责任主体,对本辖区内道路路面、桥梁隧道和道路井盖、架空管线、箱柜、箅子等道路附属设施进行综合管理和执法监督。

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的维护管理工作,今年6月26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武政办〔2021〕65号),其中的《武汉市实施高效能城市管理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实施道路提升行动”,将对全市1417条城市道路以及市域公路的坑槽、龟裂、桥台跳车等路面病害加强日常巡查、快速开展处置维修,提升道路平整度。对井盖、车挡、占道亭棚、箱柜、指示标牌、城市家具、树穴、绿化护栏等道路附属设施问题加强地毯式巡查,明确管养责任,确保设施完好度。

关于建立交通次要干道建设及修缮质量标准和检查验收标准(建议4)

次支路建设是提升城市品质、展现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和窗口,2019年军运会后,武汉市继续贯彻“精致武汉”建设理念,先后出台了一批规范、导则和技术标准,用以指导和提升城市次支路建设及修缮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武汉市街道全要素规划设计导则》、《武汉市城市道路箱柜设施设置技术导则》、《武汉市城市道路杆件与标识整合技术导则》、《细致、精致、极致、卓越工段建设标准管理手册》等。规范文件出台后,要求新、改建道路项目在前期规划方案阶段就贯彻落实道路设施全要素规划设计要求,对沿线街道空间如箱柜集并、多杆合一、管线入地等要素加强了规划方案设计,从源头对街道品质化、精细化建设进行规划把控,并在道路设计施工过程中予以落实,实现了“规划-设计-实施”的有效传导,促进了城市次支路的精细化建设与管理,塑造品质街道空间。

武汉市城乡建设局

2021年8月2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