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0883273/2020-894259 | 分 类: | 政务公开 |
---|---|---|---|
发布机构: | 武汉市城乡建设局 | 发文日期: | 2020-09-01 16:55 |
文 号: | 武城建复函〔2020〕108号 | 效力状态: | 有效 |
名 称: | 市城建局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20200051号提案的答复 |
市民建:
你们提出的第20200051号提案“关于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信息库,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效益的建议”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规划局、市水务局、市城管委等部门进行了认真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城市道路排水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职能分工错位问题
全国19个重点城市(4个直辖市、15个副省级城市)中,18个城市的道路、桥梁建设管理均由一家部门负责,仅武汉市存在道路桥梁管理主体多头、维护职责交叉问题,市城管部门在前期市编办征求关于理顺部门意见时,已经将相关情况向市编办反映,建议学习先进城市管理经验,理顺我市道路桥梁建设管理职责。
对于排水设施的管理模式,我市与国内其它大多数城市类似,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模式,对全市排水管网等市政设施进行管理。市级水务部门负责黄孝河、机场河、罗家港等跨区主干排水通道的维护管理,市排水公司负责部分进污水场站的主干通道维护管理,各区水务部门按照行政区划负责本辖区的雨、污水管道及港渠的维护管理,市、区分责还较为清晰。
二、城市基础设施依法建设与移交管理欠缺规范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依法建设,市规划部门组织编制了《武汉市基础设施年度建设计划规划建议》,从规划层面统筹我市来年各类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出项目建议清单,并在城建计划拟定前及时提交相关职能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作为来年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编制的重要参考。为缩短办理周期,针对纳入城建前期工作计划的重点项目,借助“多规合一”协同平台,提前开展跨部门的初审和协调工作,对于条件成熟的项目可按程序提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缩短重点项目立项后规划方案编制时间,同时,建立项目跟踪和督办机制,对于无故超时办理的,定期予以通报并视情况严肃问责。
市城建部门建成了报建工程、施工许可、建筑工程竣工备案方面的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库。其中报建工程信息库包括报建编号、工程名称、建设单位、招投标管理部门、报建办理时间等要素,施工许可信息库包括施工许可证号、工程名称、发证日期、建设规模、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项目经理、项目总监、合同开工日期、合同竣工日期等要素,建筑工程竣工备案包含备案号、工程名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发证日期、备案机构或监管机构等要素。目前,该信息库已在我市建设工程项目的报建、施工审批、竣工备案方面得到全面应用。
市水务部门高度重视重大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工作。一是建立健全电子化招标制度。积极推进项目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编制了水利工程电子化招标示范文本,开发了水利工程电子化招标系统,组织了水利工程电子化交易市场主体培训会,实现了水利工程招标全电子化的目标,通过大数据比对强化了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现机制,进一步保证了招投标活动的公开公正。二是完善招标投标工作制度。印发了《武汉市水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及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招标投标内部管理审批职责、规范审批流程。三是制定了《市水务局水务工程招标投标“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工作办法》,大力推进日常监督检查、执法常态化、规范化。四是根据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为助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扩大中小企业市场竞争机会,印发了《市水务局关于提升水务工程项目建设招标投标市场上中小型企业参与度指导意见》。
市城管部门为规范城市桥梁建设移交工作,大力开展相关方面调查研究,制定法律法规,对城市桥梁建设移交工作提出更高要求。2017年《武汉市城市桥梁隧道安全管理条例》经省市人大审议、批准后正式颁发,对城市桥梁建设移交管理工作进行明确规定。
三、城市基础设施信息数据不全情况
(一)地下管网普查情况
我市自2002年开始,由市规划部门牵头开展了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建立了普查成果更新机制,并于2011年由市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了《武汉市测绘管理条例》,将地下管线普查以地方立法的形式纳入到武汉市基础测绘工作中。同时,各地下管线权属单位也根据自身的情况掌握了详尽程度不同的地下管线专题数据和事故隐患数据。
(二)排水管网普查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当前,我市城市建成区面积已高达800余平方公里。经统计,全市雨水管、污水管及合流管等各类排水管网长达一万余公里,呈现数量大、样式多、年代久、情况复杂等特点。至今仍有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管网仍在使用,由于管网情况复杂,导致管网塌陷、错节、混错等管网一直存在。为摸清家底,市水务部门于2012年起,历时近3年,组织对全市建成区域排水管网进行全面普查,摸清全市建成区排水管网现状情况,并进行测量造册。
(三)智慧桥梁建设情况
自2017年起,市城管部门积极推进智慧桥梁系统建设,已累计投入8700余万元。目前,武汉市城市桥梁智慧管理系统一期已经建成,二期拟于2020年完工,三期计划2021年启动。已建成60座市管桥梁电子化档案系统和智慧监管系统,接入16座行业桥梁信息监管系统,实现了“一桥一档”、“一桥一卡”。下一步,市城管委执法将继续积极配合建设管理部门理顺管理职能,加快推进桥梁智慧管理系统建设,实现全市城市桥梁信息化管理全覆盖。
四、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程度低下问题
在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市规划部门牵头建设了全市统一的智慧武汉时空信息云平台,通过政务网为各部门提供空间信息服务,相继支撑了智慧水务地理信息平台、城市管理一张图等系统的建设,也将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管理水平。市城建、规划、城管等部门和管线权属单位按照共建共享原则搭建的“1+3+N”全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成果,数据已覆盖7个主城区680平方公里范围,含城市道路红线和管线专用走廊红线范围内的供水、排水、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和综合管廊等九大类城市管线。该平台目前已参与应用我市市政工程施工图审查、施工审批、验收移交等环节。市城建部门的报建工程、施工许可、建筑工程竣工备案方面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库已通过门户网站向公众开放,可通过网站查询已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相关信息。
通过上述基础设施信息库的建设,也将不断提升我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再次感谢市民建对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移交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建议和关心!
武汉市城乡建设局
2020年9月1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