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0883273/2022-32178 | 分 类: | 政务公开 |
---|---|---|---|
发布机构: | 武汉市城乡建设局 | 发文日期: | 2022-06-20 15:05 |
文 号: | 武城建复函〔2022〕123号 A | 效力状态: | 有效 |
名 称: | 市城建局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20220494号提案的答复 |
叶青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利用智慧多功能杆助推武汉智慧城市建设》的提案,现答复如下:
智慧多功能杆被认为是5G微基站、安防摄像等各类传感器的最佳载体,是5G建设有效切入路径之一,其建设及应用也逐步成为城市智慧发展的焦点。我局在大力推进智慧多功能杆基础设施建设试点的同时,围绕建设以及维护管理等工作,积极开展研究建设管理标准,探索运维管理方式,为智慧灯杆的多种功能得到充分应用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
一、基本工作情况
(一)“十三五”工作成效
我市智慧多功能灯杆建设启动于2018年,借助军运会建设契机得到有效推进。截至目前,主城区沿江大道、临江大道、黄家湖大道、鹦鹉大道等10条重要道路进行了智慧路灯试点建设,共41.8公里,智慧多功能杆2100套。具备了报警检测、气象监测、视频监控、5G通讯、充电桩等智慧城市功能应用搭载条件。东湖高新区在高新大道、中心城区域启动智慧多功能杆试点项目,已安装1289套智慧多功能杆,其中“光谷金”418套,“光谷蓝”871套。同时,在蔡甸区中法生态新城和新洲区阳逻之心均在推广应用智慧多功能杆建设型式,建设规模超千套。初步达到了多杆融合,公共资源共享应用的效果。主城区路灯智能监控占比达到100%,“智慧路灯”试点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受到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和湖北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对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十四五”工作思路
推动智慧灯杆部署应用,学习全国其他城市先进经验,按照“共建共享”原则,发挥城市道路照明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功能与作用,逐步开发现有城市照明资源,进行智慧交通监测、车路协同、5G、大气污染监控等方面的应用实践,实现“小路灯,大功能”、“互联网+”智能照明新发展。通过“杆、电、网、管、箱”资源的共享利用,节省政府投资,实现路侧智能化,推动新基建发展。按照“点面结合,有序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开展智慧多功能杆建设,结合道路建设时序,合理布局建设智慧多功能杆,实现“多杆合一”,“一杆多用”。在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鼓励快速路、主干道全面开展智慧多功能杆建设;在次干路、支路建议结合设施合杆需求,按照“局部合杆”原则,在重要节点设置智慧多功能杆,避免过度投资。
二、主要工作
(一)编制专项规划
为明确“十四五”期间全市城市道路照明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方向。2020年6月,我局正式启动了《武汉市道路功能照明“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在充分调查分析我市道路照明现状后,结合我局“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提升工作,学习借鉴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先进经验,并广泛征求了相关单位和社会大众意见和建议,经过专家评审形成终稿。该规划围绕道路照明行业能级和品质提升,以绿色发展为核心,以安全可靠为基础,以智慧建设为契机,着力引导城市道路照明发展转型,加快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城市道路照明高质量科学发展。
(二)拟定管理办法
目前,立足于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正以《智慧城市 智慧多功能杆 服务功能与运行管理规范》为蓝本,积极配合武汉市政府编制《武汉市城市道路智慧多功能箱、杆设施管理暂行办法(讨论稿)》及《武汉市智慧多功能杆系统设计与工程建设技术导则》,规范武汉市智慧多功能杆管理,明确其相关职责分工、投资建设与运营维护,为今后智慧多功能杆的科学管控提供充分依据。
(三)优化审批流程
市城管委不断优化占用挖掘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间、精简审批资料,将办理时间由 2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将提供地下管线保护协议等资料优化为告知承诺制,大力支持智慧多功能杆建设顺利推进的同时,做好市容环境卫生监管,确保多功能杆整洁规范,查处在智慧多功能杆设置广告牌或者其他悬挂物、挂浮物及涂写、刻画、晾晒、吊挂物品等不符合本市容貌标准的行为。
(四)推进企业研发投入
市科技局围绕物联感知、智能多功能杆等智慧城市重点领域,加大力度支持场景示范应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围绕落实《武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若干政策》(武政规(2021]1号),征集人工智能行业示范应用场景项目,对入围的应用场景项目建设主体,按照其实际投入的30%给予最高200万元资金支持;进一步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政策落实工作,并采取“免申即享”方式启动政策兑现工作,方便企业享受政策。以此来支持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突破一批制约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核心技术,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目前面临的问题
目前智慧多功能杆仍面临较大的发展阻力,一是在统筹建设方面。城市规划项目规模大、范围广,具有一定复杂性与社会性。现阶段智慧多功能杆仍存在供给侧缺少应用场景和需求侧缺乏实施路径的矛盾,需经过充分研讨论证,优化资源配置,应用场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得以发觉,易造成过度无效投资的局面。二是资产权属方面。智慧多功能杆是多种设备设施和技术的综合体,建设涉及的部门较多,各个主管单位的利益诉求不同,且各方资产责任、管理权属及产权分界尚未明确,且相较于传统灯杆,智慧多功能杆在供电安全、高空坠物、杆体基础保护、信息数据等方面安全风险大增,在未出台相关具有法规意义的管理制度作为政策保障的情况下,易形成“多头使用、无人管理”的局面。三是平台管护方面。智慧多功能杆是以物联网技术为载体的智能化设备,武汉市城市道路照明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通过物联网系统,对各类故障进行报警,提高了电力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但由于各行业权属单位之间数据信息不互通,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且平台一旦出现故障,会引起突发性的杆体故障、大面积停电熄灯,出现智慧灯杆所涉附属设施优质服务、安全隐患等投诉事件,将会造成安全风险及负面影响。
(二)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局将统筹安排、精心布局工作方案。一是结合我市智慧多功能杆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遵循市场规律,细化智慧多功能杆相关技术规范,避免造成盲目投资。二是配合其他主要部门研究智慧多功能杆应用及管理等工作,逐步完善智慧多功能杆管理制度,从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到维护管理形成全过程的长效管理机制,推行智慧路灯标准化建设及精细化管理。三是结合智慧多功能杆的使用情况,积极和其他部门沟通协调,形成各类数据的互联互通,将武汉市城市道路照明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功能最大化,同时也会加强平台管护工作,避免出现平台故障导致的杆体故障等情况。
再次感谢您对智慧城市建设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我局衷心希望各相关职能部门在智慧灯杆的建设及场景拓展运用等方面,能统筹部署,共同推进,合力攻坚,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武汉市城乡建设局
2022年6月20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