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0883273/2020-894192 | 分 类: | 政务公开 |
---|---|---|---|
发布机构: | 武汉市城乡建设局 | 发文日期: | 2020-06-29 10:00 |
文 号: | 武城建复函〔2020〕78号 | 效力状态: | 有效 |
名 称: | 市城建局关于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20200583号提案会办工作的意见 |
省住建厅:
受武汉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20200583号提案提出的有关《加大政策扶持,深入开展我省近零能耗建筑工作建议》的办理(落实)情况函告如下,请综合后一并答复提案者。
一、武汉市近零能耗建筑工作情况
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是提升建筑能效、提高人居品质、推动建筑节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相关技术研发推广工作已成为推进节能产业供给侧改革的主攻方向。我局高度重视,已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坚持目标导向,连续三年将发展近零能耗建筑纳入建筑节能工作任务。二是开展课题研究,国家《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2019)发布以来,我局多次组织专家就近零能耗建筑实现路径和技术措施进行研究,业内普遍认为源于欧洲高纬度、寒冷地区的近零能耗技术体系在夏热冬冷地区的经济适用性有待商榷,不能生搬硬套,为此我局于2019年立项开展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技术适用性研究—以武汉地区为例》和《武汉地区超低能耗公共建筑适用技术与工程示范》两个课题研究,以形成一套基于武汉气候特点的超低、近零能耗建筑整体解决方案。三是积极支持工程试点,2019年使用建筑节能以奖代补资金对获得德国被动房研究所(PHI)设计认证的“武汉凌悦华府项目5#楼”奖补资金66万元(项目面积7800㎡,每平米奖补金额超80元)。
二、对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增加的保温层面积不计入容积率核算”的相关建议
当前,我局正在组织修订《武汉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已按建议将相关内容纳入代拟稿,具体表述为“自愿执行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项目,建筑物外墙外侧保温隔热层的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核算”。
(二)关于“按其地上建筑面积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的相关建议
武汉市目前尚未设立建筑节能方面的有关资金,仅有湖北省财政厅、住建厅按每年全省建筑节能工作考核结果拨付的省级建筑节能以奖代补资金,我局将继续在省建筑节能以奖代补资金奖补环节加大对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的倾斜力度,支持项目建设。积极帮助建造超低、近零能耗建筑的项目建设方申报湖北省城乡建设与发展以奖代补资金。
(三)关于“立体绿化和开放式绿化,按照一定系数换算为公共建筑绿地面积或绿地率”的相关建议
《武汉市建设工程项目配套绿地面积审核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260号)第十条已明确“(三)采取种植槽方式、且种植槽宽度大于0.5米的垂直绿化,按其种植槽面积计算为配套绿地面积;采用立式种植方式的垂直绿化,按其实际立面绿化面积的40%计算为配套绿地面积”;第十二条已明确“建(构)筑物顶板标高高于周边现状城市道路的屋顶绿化,平均覆土厚度在0.4米以上的,按其屋顶绿化面积的30%计算为配套绿地面积,但不得大于该项目配套绿地总面积的20%”。
(四)关于“在武汉市做相关试点”的有关建议
已开展“武汉凌悦华府项目5#楼”被动房建设试点,“当代武汉汉口万国府ΜΟΜΛ项目”(建筑节能率88.6%)已竣工交付。
三、武汉市下步工作
一是建立适用技术体系,加快推进《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技术适用性研究—以武汉地区为例》和《武汉地区超低能耗公共建筑适用技术与工程示范》两个课题的研究进度,建立武汉地区超低、近零能耗建筑技术体系,明确评定标准。
二是强化顶层设计,尽快完成《武汉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立法工作,建立武汉市建筑节能专项资金,制定扶持奖励措施,激发市场动力活力。
三是制定实施细则,在《武汉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出台前,会同财政、规划等部门完成包含容积率奖励在内的系列扶持措施实施细则的制定。
四是支持项目建设,做好“武汉凌悦华府项目5#楼”被动房建设的跟踪指导工作,确保试点目标完成,引导市场主体开展项目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设计、施工、管理经验。
五是做好工作谋划,将发展超低、近零能耗建筑列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重点谋划内容,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保障措施。
武汉市城乡建设局
2020年6月29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