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城建局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强大动力,攻坚克难、承压前行,各项工作圆满完成,有力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01 克难奋进,交出精彩答卷
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指标稳中有进。建筑业产值增势稳健。新增入库企业321家,预计完成产值13700亿元,同比增长8%。产值总量稳居全国第二,增速有望在全国4个万亿产值以上城市排第一,GDP增长贡献率10%以上。基础设施投资回升向好。预计全年完成投资1676亿元,实现同比转正。工程设计产业发展良好。新增资质以上企业68家,8家企业入选全国60强,全国第三。行业营收预计突破2500亿元、同比增长8.4%以上。
全力以赴夯基础,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武汉新城“七横七纵”路网体系加快构建,高新大道建成通车,右岸大道等7条骨架道路加快推进,4条都市圈“断头路”全部打通。长江新区骨干道路富强大道、江湾大道、胜海立交开工建设。军山新城外出通道左岸大道、军纱大道东延、通顺大道南延加快推进。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新改建城镇道路55公里,新增路灯3200盏,中法生态城路网基本成型,25个城镇实现“六个一”达标,6个城镇获评省级示范镇。
全力以赴转方式,城市品质稳步提升。全力建设宜居城市。聚焦拥堵治理,畅通“主动脉”,友谊大道北段等15项重点道路项目完工,长丰桥等4个节点改造完成,58公里骨干道路通车,创四年来通车里程之最,主城区快速路路网密度全国第一、总里程全国第三;织密“轨道网”,全国首条城市空轨运行,5号线二期、19号线通车;提速“微循环”,畅通微循环道路123条、断头路21条、慢行交通150公里,完成道路无障碍设施改造88.4公里,群众出行更方便。全力建设韧性城市。新增综合管廊12公里、海绵城市57平方公里,完成1100公里架空线入地,整治箱柜1025个,新增智慧路灯1957杆,首次开展市区全覆盖城市体检,城市运行更加安全。全力建设智慧城市。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成势见效,得到省委、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充分肯定。
全力以赴抓转型,产业发展量质并进。“三化”转型有力有效。智能建造试点经验全国交流,6项做法全国推广,BIM建模率达到30%,装配式建造应用占比突破50%,新建建筑全部实现绿色化,智能建造专利授权152件,28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一批智能装备投入使用,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加快推进。市场主体培优育强。扎实开展包保服务,全力抓好“16条”惠企政策落实,177家建筑企业新获一级资质。接任设计之都正召集城市,成功举办第七届武汉设计双年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圆桌会议等系列活动,得到业界人士高度肯定,为企业发展搭建更好平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试行分段办理施工许可证,大力推行“承诺可开工”,促进项目早开工。
全力以赴强治理,安全发展基础更牢。实施安全生产百日整顿等专项行动,全力消除安全生产风险,安全事故数、亡人数同比下降61.1%、38.9%,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6项工程获“鲁班奖”,重点工程质量合格率100%。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扎实开展,信用管理体系完成搭建,行业治理提质提效。
02 聚力转型,续写崭新篇章
2024年,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体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全力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加快转型发展,服务全市“三个优势转变”,为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作出新贡献。
坚定不移稳住城建经济大盘。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储备库2165个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城建交通投资6606亿元,保障基础设施投资稳增长。目前第一批转入实施库项目1378个、年度建设需求3500亿元。全力壮大支柱产业。落实建筑业发展优惠政策,用心服务企业,支持龙头企业“走出去”,鼓励民企国企联合发展,引导中小型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实现产值8%以上增长。全力培育新增长极。出台新一轮推进设计之都建设政策,持续擦亮世界“设计之都”名片,促进工程设计产业发展,力争营业收入突破2700亿元。
坚定不移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坚持城市和产业“双集中”,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实施798个项目,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支撑、轨道交通成环成网、重点功能片区强基、出城通道分流保畅、拥堵节点治理攻坚、次支慢微短板补齐、综合管廊提质增效、街道空间清朗增智、海绵城市全域扩面、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等“十大工程”,抓好城市体检,开展基础设施普查,创建无障碍示范城市,促进城市发展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坚定不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健全基于BIM技术应用的审批监督体系,建设BIM应用管理平台,打造样板项目,BIM建模率达到50%。出台智能建造产业政策,培育链主企业,推动园区建设,促进智能建造补链强链。持续做好试点建设,打造智能建筑试点示范项目20个,试点示范工厂与园区6个。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新增装配式建筑2000万平方米以上,绿色建筑实现全域达标。
坚定不移提升行业治理能力。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出台新一轮创新改革措施,完成工程项目审批系统3.0迭代升级,更好服务全市工程项目建设。深化招投标“评定分离”改革,完善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整治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推动治理方式更加精准精细。完成智慧建管二期平台建设,推动数字城建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提升行业智慧治理水平。
坚定不移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坚持激励约束机制并重,深化“隐患排查日”活动,固化班前喊话制度,强化关键岗位人员履职,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加强危大工程危险源管控,防止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以高水平安全保障城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