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过江通道工程西起江岸区二七路与工农兵路交会处,沿二七路向东,穿越长江,与武昌区铁机路相连,止于铁机路与友谊大道路口,线路全长约5.4公里,其中隧道长度4390米。
当前,该工程建设进度加快,江中勘探工程已在江面铺开。
二七路过江通道工程先行实施汉口段,其主线起于解放大道东侧,止于沿江大道盾构工作井,长约550米,包括车站段(车站为1号、10号、14号地铁线的换乘站)、明挖区间段、盾构工作井段等。
汉口段盾构井结构图
近日,记者在武汉市政集团下属桥梁公司负责的施工现场看到,成槽机、铣槽机、履带吊机等十余台大型机械相互配合,近200名工人在狭长的工地区域内有序进行地连墙施工。
“因项目紧邻长江,地下水丰富,项目采用止水桩及地连墙作为围护结构止水,共计建设290幅地连墙。”武政集团下属桥梁公司现场技术人员程华强介绍,项目最深处为盾构工作井段深约48米,作为“防护墙”,地连墙需开挖深度达61米,施工过程中要穿越粉土层、黏土层、粉砂层、岩层等,导致成槽难度极大。
为此,项目部多次召开地连墙施工专项研讨会,在3月15日顺利进行首幅连地墙开工后,根据地质情况不断调整,采取“成槽机+铣槽机+冲击锤”设备交替施工工艺,通过“抓铣锤法”极大地提高了成槽质量和效率。一幅61米深、5米宽、1.5米厚的地连墙槽段施工时间,从8天缩短至5天。
开挖槽壁、清底换浆等工序完成后,还需将重约190吨的钢筋笼吊装进槽内。程华强介绍,为降低吊装风险,项目团队在横向优化分幅的基础上,将大型钢筋笼分为两段进行“吊装+组装”,不仅让钢筋笼在制作和吊装过程中实现质量可控,还提高了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截至当日,盾构工作井段的26幅地连墙已完成9幅,计划7月底完成地连墙施工。
江城还规划16座过江通道
据统计,当前武汉市已建成道路、轨道、道路+轨道复合过长江通道16座。
根据规划,武汉将新建16座过江通道。分别为:武汉都市区环线汉南过江通道、军山长江二桥、武汉轨道17号线过江通道(青菱过江通道)、武汉白沙洲过江通道、武汉轨道12号线白沙洲过江通道、武汉轨道11号线三期汉阳段过江通道、武汉轨道13号线过江通道(小东门过江通道)、二七路过江通道、武汉轨道10号线二七过江通道、武汉轨道12号线丹水池过江通道、堤角过江通道、武汉轨道20号线过江通道、武汉轨道25号线过江通道(长江新城过江通道)、武汉轨道新港线阳逻过江通道、光谷过江通道、新港高速双柳长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