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湖北政府网| 武汉政府网| 繁体|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建设要闻

“梯田”在屋面流淌!这里是琴台美术馆

“梯田”在屋面流淌!这里是琴台美术馆

发布时间:2020-09-08 11:13 来源:楚天都市报

汉江之滨,月湖之畔,一座仿佛从湖面生长出的建筑,撩开神秘面纱。屋面犹如布满道道梯田的山丘,用清水混凝土筑就,洗去铅华,不事雕琢,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自然融洽。

9月初,记者获许进入即将竣工的琴台美术馆,一探这座“世界首个地景式自由双曲面清水混凝土建筑”的精妙之处。

两万平方米屋顶造梯田

“这座美术馆是琴台中央文化艺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建筑面积约4.3万平方米。它强调与大众的互动,让艺术走进市民生活。”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美术馆项目经理伍爱强说,许多细微之处为这一理念找到注脚。

琴台美术馆的屋面,由一道道梯田构筑而成。屋面边缘垂至“山脚”,几乎与月湖水面持平。

“这是一个亲民的屋顶,不似传统建筑的屋顶般高冷。”伍爱强打趣道,人们可以将屋顶踩在脚下,感受“会当凌绝顶”的霸气。顺着梯田拾级而上,记者登临屋顶,徜徉在两万余平方米的巨大屋顶梯田中,豁然开朗。

“奇特罕见的屋顶结构造型,给我们施工带来挑战。”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美术馆项目总工程师范立解释,屋顶采用连绵起伏的山体造型,由此衍生了2万余平方米的大跨度双曲面屋盖,任何一块区域的曲率均不一致,且无规律可寻。

为了攻克这一难关,范立带领技术人员建立美术馆可视化立体模型,通过BIM技术精准确定每一块蜂窝状密肋梁的标高,仿造出复杂多变的山体造型。屋面上一圈圈由等高线反坎形成的梯田,线型异形多变,定位点多达上万个。为了实现曲面平滑过渡,施工中运用了放样机器人,助力封顶节点按期完成。

混凝土素面向天

“为彰显原始生态之美,琴台美术馆采用清水混凝土建设。”范立介绍,这种完全不施粉黛的建筑表面颜色偏青,为建筑本身赋予了情感和力量。

走进正在进行内部装修的美术馆,墙面颜色均匀、柔和稳重,崭露出素雅庄重的仪态。

清水混凝土省去砖砌、涂料、饰面等繁琐工序,却更考验建设者的功底:现场浇筑需一次成型,不能出现颗粒感、裂缝,施工工艺复杂,难度大。

伍爱强介绍,为了调配出天生丽质感的清水混凝土颜色,让它像婴儿皮肤一样光滑、细腻,建设者经过上百次尝试,才找到了最佳材料配比。经过严格考察,最终确定混凝土公司一条相对稳定的专属生产线进行生产,并对其中的材料来源进行严格质控。

琴台美术馆的地下室展厅及地上结构为全清水混凝土打造,使用面积达6万平方米,是国内最大的清水混凝土单体民用建筑。伍爱强介绍,日本国家大剧院、巴黎史前博物馆等,都大量采用了清水混凝土。

管线藏进“肚内”

行走在巨大的美术馆内,时而沿缓坡徐徐下行,时而扶长梯直上,如同走入空间魔方,竟然没见水电管线的踪影。

木工肖明华笑而不答,带记者来到一堵墙前。“所有的水电管线均被这堵墙‘吃进肚子里’。”笑谈间,记者循着肖明华手指的方向望去,原来,在高高的两道夹墙内,负责美术馆运转的多种管线均埋伏于此。空腔狭窄,要在里面“穿针引线”,非得有一番绝活。

“看似简单的设计,却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范立解释,清水混凝土夹心层净空仅有0.4米,如何将管线密布其中,工人还能从容地抽身而出,考验着建设者的智慧。为此,相关建设者专门发明了一种内置管线的空腔双墙内侧模板加固装置。施工者即使处在夹墙外,也可以实现空腔墙内的管控。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管线从墙壁上沿吊装到夹墙内,再依次给它们“安营扎寨”。目前,内置管线的空腔双墙内侧模板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我们期待开馆之时,能让大家感受到艺术美学和建筑美学的碰撞。”建设者们信心满满。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