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湖北政府网| 武汉政府网| 繁体|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建设要闻

武汉8号线二期新进展:核心商圈建起高难度地铁

武汉8号线二期新进展:核心商圈建起高难度地铁

发布时间:2020-05-20 09:08 来源:楚天都市报

街道口站施工现场 

武汉地铁8号线二期街道口站至马房山站右线贯通

街道口商圈建起高难度地铁

5月15日,武汉地铁8号线二期街道口站至马房山站区间右线隧道贯通。

位于珞狮路与武珞路交界的街道口,是武汉最知名的商圈之一,也是武汉市二环线的重要交通支点之一。在如此显要位置修建地铁,无异于“在人体心脏附近动手术”。

动工3年多来,中建三局建设者战严寒,斗酷暑,克服场地狭小、管线迁改、交通组织等一系列难题,打造了武汉地铁建设的新样板。

“三维网格”拓出施工面

中建三局地铁8号线二期四标包含3站2区间,即街道口站、8号线马房山站和11号线马房山站,街道口站—马房山站区间、马房山站—洪山区政府站区间,全长2363米。

“该站地处商圈,车多地小,施工难度大。”项目经理王国庆表示,街道口站是武汉首个地下4层分离岛式站台车站,基坑主体最深处约40米,若按先桩基施工,后暗挖通道的计划,工期至少2个月。

大胆假设,精密测算,反复验证……最终,项目部采用“三维网格”施工方法:基坑同一垂直断面上,一路队伍开始地面桩基施工,另一路则从地下23米处暗挖通道,施工时间节省整整一半。

网格化管理同样体现在地面规划。记者看到,现场分有材料存放区、基坑挖掘区、钢筋制作区、拆除物料周转区等数个“施工网格”,各类物料错峰进场,网格管理员统一管理。

16根格构柱助力盾通

15日,街道口站—马房山站区间右线隧道顺利贯通。

“以往盾通,多采用路面开洞,向上调运盾构的方式。”项目生产经理蔡焕说,该区间的盾构机“出洞”的位置位于二环线下方,若采用传统的出洞方式,则需在盾构机上方的二环线路面开挖洞口,严重影响交通不说,漫长的施工周期,后续的风水电、附属结构、出入口的施工更无以为继。

为此,项目部大胆实施“托换方案”——切割盖板下原有的16根格构柱,盾构出口的左右两侧,新建2根承重大梁,一方面留足盾构出洞所需的空间,同时托住了盖板,分担了区间重量,确保盾构机平稳下移,经负四层空间平移出洞。

由此,项目部在主体结构尚未封顶情况下,提前实现了区间贯通,为项目推进赢得了至少1个月时间。

BIM模型智慧回迁管线

街道口站难,管线迁改更难。

在街道口站3号出入口的开挖土方前,记者看到,各类管线标识清晰,工作人员手持测量仪器,记录埋深、标高、管线材质等测量数据。

该站红线内深浅埋设有污水管、雨水管、电力管等地下管线,分属10多家权属单位,呈“蛛网式”布置,开挖前迁改的管线,建成后需逐一回迁。

“我们对所有的管线进行了大数据汇总。”项目总工惠文军说,迁改前,项目建立BIM模型,提供了多个比选方案,最复杂的区域辅之以人工开挖核实,最终以坐标定位方式,对原有管线统一测量汇总。

据测算,BIM技术的运用,为两座地铁站迁改节约50天时间,为不同阶段打围提供优化方案,更加方便后期检修。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