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湖北政府网| 武汉政府网| 繁体|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建设要闻

改革赋能 乡村变美:探寻乡村振兴的“武汉密码”

改革赋能 乡村变美:探寻乡村振兴的“武汉密码”

发布时间:2019-12-24 09:03 来源:湖北日报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沿着党的十九大指出的路径,乡村振兴的探索在荆楚大地蓬勃开展。

    武汉市将改革创新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动力,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探索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12月上旬,记者走进武汉的多个村湾,实地探寻乡村振兴的“武汉密码”。

改革先行

破败村湾变身“网红小镇”

    紫色的马鞭草,粉色的粉黛乱子草,一片片花海环绕欧式小镇,仿佛置身童话世界。

    12月5日,虽不是周末,位于武汉市蔡甸区知音大道的花博汇游客仍络绎不绝。“今年国庆假期,游客超过10万人次。”景区管理人员徐丽珊说。

    这个武汉市民争相打卡的“网红小镇”,2年多前只是城郊的一个普通村湾——房屋破旧、道路狭窄、田园荒芜,村容破败。

花博汇郁金香花海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武汉市先后出台“黄金20条”、“钻石10条”等政策措施,在全国率先引导鼓励市民下乡,租用空闲农房休闲养老、创新创业。

    在不改变农民宅基地所有权的前提下,武汉阅景汇公司一期投入4亿元,租用闲置农房178栋,流转土地1800亩,将天星村打造成“花博汇”——集花卉观光旅游、创意农业体验、田园养生度假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农民的老旧住房被改造成一幢幢法式小屋,吸引近30家从事音乐、陶艺、婚庆摄影等文创企业和近百名“网红”入驻。鲜花丛中,手持自拍杆、穿梭其间的网红主播,成了亮丽的风景线。

    依托“三乡+直播+电商+旅游”的全新发展模式,花博汇打造的“景绿网红特色小镇”火了!开业2年多,累计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带动周边近500名村民就业创业。

    2018年,蔡甸区、黄陂区、新洲区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试点。

    “改革激活‘一池春水’,打通城市资源要素流向农村的通道,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武汉市委改革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市签订空闲农房租赁协议9534户,建设共享农庄4349户,吸引社会资金270余亿元。

文化铸魂

偏远古镇成为创客乐园

仓埠街靠山小镇

    小桥流水,柳条低垂,一栋栋青瓦白墙的村居整齐排列。12月6日,记者驱车来到距武汉市中心约50公里的靠山小镇,仿佛走进一幅乡村水墨画。

    小镇所在的新洲区仓埠街,始名“骑龙镇”,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中华龙文化在当地深入人心。小镇的吉祥物“靠山龙”,憨态可掬。

    吉祥物的设计者是来镇上创业的牛汇科技公司的年轻人。公司创始人邓琪是名“95后”,2017年大学毕业后来到靠山小镇项山村,租了一栋农房作为创业基地,从事农产品的文创包装、设计和网络销售。

为什么从城里来到偏远小镇创业?

    邓琪说:“相比城里,这里生态环境好、创业成本低,镇农创公司不仅免了前5年租金,还提供5000元创业补贴。”

    原来,回乡能人骆黎明等人投资成立“靠山小镇农创公司”,按一年6000至8000元不等的价格整体承租村里的42套空闲农房,通过招商转租给年轻创业者,打造农创产业。目前已有21家企业签约,10家入驻。

    当地龙文化为创客们带来灵感。邓琪介绍,他们将农产品的外包装设计和“龙元素”结合,设计了“靠山伴手礼”——龙桂酒、白龙茶、吟龙茶,还将新洲特产的捶鱼面、手工油面、荞麦面、菠菜面包装在一起做成“四面埋福”礼盒等,线上线下销售火爆。“这些有创意的伴手礼,既让游客了解到靠山小镇的文化魅力,也成为推动乡村旅游文化发展的符号。”邓琪说。

    “文化铸魂、乡风塑形,乡村振兴要彰显汉派乡村文化特质。”武汉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发掘乡村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传承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精神滋养和价值引导。

打印 关闭